智能装备有助于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能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18-12-06 13:48:15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在智慧用能的趋势下,客户与电网的互动将变成现实,电器智能化使用水平也将得到普及。相反,智能化装备也将提升能源管理效率,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管瑞良在11月29日召开的“2018中国能效管理创新技术高峰论坛”上说。

会上,专家认为,中国正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向同时推进能源转型,加速推动能源发展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迈进。开源,即优化布局新能源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并解决与电能质量、存储相关的储能技术的发展问题,同时达到碳排放目标。节流,即在能源消费不增长的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能源利用率,获得更高产值。而这些基础在于装备的智能化,及用能供需协调的优化布局。

此外,电气化可以实现终端能源消费高效化、低碳化。从能源消费看,电能是清洁优质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最高,且无污染。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也将减少终端消费的污染物排放,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电气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终端用能的智能化,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智能化装备是基础,只有装备智能化才有助于收集数据、整理并分析数据。”管瑞良表示。

对此,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李炳华举例说,在民用建筑中,居民用电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精准负荷计算难度比较大。目前,很多负荷数据是沿用前苏联工业的一些数据。若把这些用电数据进行调整,是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能效管理平台的大数据支撑,才能将民用建筑用电负荷做到精准计算。例如,中日合作建筑设计的超高层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折合变压器的装机容量为98伏安/平方米。相比国内设计建筑而言,尽管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数据计算得非常精准,但是全年数据来看,最大负荷计算精准率也只有50%。

“设备精准负荷计算的问题,国外已经发展到负荷可以随时脱落和接入的程度,可做到负荷调控,但都要以对负荷的精准计算为前提。电力系统中,发、输、配、用等都涉及到能效的问题。各系统都应做到智能化,才能满足能效管理的要求。以断路器行业为例,起初是实现电流电压的电子采样,然后发展到芯片化,可以采集功率谐波,到现在智能化计算、决策,这些功能在设备端实现后实时上传到云端。因此,设备企业需要逐步丰富设备功能,从纯粹的控制保护,到监测,再到维护和运行分析。”管瑞良表示。

青岛威控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洪章说:“目前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做到某些层面的数字化,但是无法有效整合,因为在某些行业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如通讯协议、数字格式等方面。”

吴鹏说:“行业要进一步推进企业用能大数据共享分析,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建议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发展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推进企业用能数据的融合共享以及‘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加强企业用能数据挖掘分析,为企业用能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大众提供智慧能源电力。”

作为装备制造企业代表,管瑞良认为,设备企业在推动能效管理提升方面负有两个责任,一方面应该提供更优质、有效的解决方案,与设计单位、用户单位紧密沟通,规划有效应对能效管理的办法。另一方面,需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推动管理机制的落实。


原标题:行业观察丨高效智能装备提升能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