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走进“大数据”时代 挖掘巨大供电潜力

2018-11-29 09:23:00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在云浮500千伏卧龙变电站附近,一架搭载着激光雷达设备的固定翼无人机呼啸升空,展开快速、远距离线路通道巡视。通过对无人机回传数据的分析,电网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发现设备问题,还可以挖掘供电潜力。

11月28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举办的“辉煌四十载 电亮新时代”无人机飞“粤”之旅来到了云浮。多家媒体记者在云浮500千伏卧龙变电站参观了固定翼无人机开展远距离线路通道巡视、电量挖掘,了解了无人机和大数据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电网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线路与植被的安全距离是最常见的隐患。”廖如超解释,由于热胀冷缩原理,线路增加载流量后会温度升高,加大弧垂,导致与地面树木等安全距离不足。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预测,确定安全距离不足点位置后,采取树障清理等举措,精准提升输电线路载流量,提升供电能力。

记者了解到,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于2015年组建全国首个机巡专业机构,将机巡业务广泛开展于线路巡检、工程验收、应急勘灾、抗冰防山火等领域。同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机巡数据专业分析管理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全省110千伏及以上线路机巡全覆盖,建成4.5万公里、覆盖主网68%的输电数字化通道,发现和处理线路缺陷效率是人工巡视的11倍,形成近1000TB海量数据“宝藏”,实现设备状态可测量、可分析、可预判。

目前数据分析已成为电网的“重要生产力”。在机巡过程中,会对线路实现可见光、红外影像、高精度位置信息等大数据积累。据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数据分析部副部长许志海介绍,通过智能作业与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发现缺陷,还可以预测缺陷的发展趋势。记者看到,在一幅线行三维数据图中,线路下面的绿色植物清晰可见。据了解,根据智能识别树种和主干直径计算分析,一年后此处植物的生长高度会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影响,届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运维人员去现场查看处理。

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主任彭炽刚称,经过大数据智能计算,数字化通道可以精准预测风偏、覆冰、高负荷等多工况风险点,减少跳闸,多供电。此外,该模型还可以模拟设备检修过程,优化工序,实现精准检修,提升供电可靠性。(钟倩灵 林丹丹 任敬莹 林盛楷)